22年前,一个农村妇女,穿着红色呢子外套。坐在自家土房门口的小板凳上,对着央视的镜头诉说着她对知识的渴望,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尤其是她含着泪光说出的那句话:“我宁愿痛苦,我不要麻木。”她叫刘小样。她要清醒,要挣脱,要蜕变。这段采访猛烈敲击了观众的内心,并且这么多年来,那个倔强的声音一直在回荡。但现实中的刘小样去哪了?最近,她被当年采访她的主持人,重新从人海中“打捞”了起来。01老井刘小样的丈夫王树生说过:“俺这村3000多口人,整个县60万人,小小的地区,60万人,关中人口最密集的地方,这周边哪个村子的人,不是几千年都在这个环境生活?”意思是。人人都能过的日子,你怎么就过不下去呢?刘小样却是那个年代农村女孩的缩影。初二辍学,然后年纪不大就嫁了人,接着在家务农。家里的一台半导体,成为她唯一能接触外界的方式,她随着广播剧,听完了路遥的《人生》与《平凡的世界》。在有的地区。生活是一口老井。四周的壁垒是高耸的,水源是干涸的,能看到的天空也是狭窄的……刘小样像是一个“坐井观天”的人。那个遥远的出口,逐渐吸走了她全部的注意力:“可能是从听收音机开始,心里觉得不满足,觉得生活不太对劲。”她的生活原本像是一场懵懵懂懂的梦。没想到从井口传来的声音,逐渐将她唤醒了。不可抑制地想要攫取一些外面的信息。她无书可读,就看电视。但知道得越多,你感知到的困境也就越多。农村,已婚妇女,小学文凭……这些你可以说是平凡。但如果你想去过另一种生活,这些无异于是横亘在命运中的三座大山。有多少能人够逆天改命呢?刘小样是扎进时代的一根刺,让人久久不能忘怀。原本。这场轰动全国的采访后,是刘小样改变人生最好的机会。但更多记者想要联系她时,都被拒绝了。有陌生人来慰问找到刘小样,想要支持她搞养殖或是搞一间农家书屋。刘小样还是拒绝了。她说,不要别人的施舍。渐渐地,刘小样也就这样失联了。02寻找刘小样22年间,《半边天》也已经停播许久。但人们一直没有停止对刘小样的找寻,甚至,她的视频在当下的短视频平台依旧火爆。刘小样在哪?张越在10年前就与她失去了联系。当初她嘱咐过刘小样——不要企图离开你的环境来到北京这样的地方生存,大城市不是你想象的那个样子,以你思想的细腻和敏感程度,即使在大城市里也算是一个异类。这个城市会严重地伤害你,你根本就承受不了。内容出自《平原上的娜拉》 记者:安小庆但是。听过了很多道理,人终究也要自己走出自己的人生。刘小样还是听从了内心的想法。这些年,她去了贵州,到过江苏,又去了西安。最后,回到了平原,她的老家。在今年张越推出自己的新栏目《她的房间》,她终于找到了刘小样。大家都太好奇了——她经历了什么?她是否还是那么“痛苦”?她是否还有往昔的浪漫与诗意么。再次见面,她变得现实了。曾经,她认为出走是可以寻找“诗与远方”,但真的到了远方,成为快节奏生活里的城市工人时,她觉得并不好。张越问她,对城市的感觉如何?刘小样说,失望。工厂门口那株花开得那么好,可没有人知道它叫什么,但她打听明白这株叫山茶花后,她又对自己感到失望。她每天从这株茶花面前走过,都没有停下来,看一看这花。在诗与远方里,没有花,那这个意义在哪里?原来,远方不一定有诗意。刘小样行走半生才发现,真正让她牵挂的,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是自己的麦子与花。我的诗,那就是我院子的花就是我的庄稼地也可以是我的孩子呀我家里的一切呀人总是以为自己的要寻找的东西很遥远。直到有天终于发现,要找的东西,其实就在离我们的心最近的位置。刘小样很喜欢《斯科布罗集市》这首歌。所以,一直想知道,这首歌里提到的鼠尾草,到底是什么。没想到,在客栈老板的带领下,她终于见识到了鼠尾草。当她们离开这丛鼠尾草后,她还不忘回头摸了一把,闻着手里沾着的香气。她们经过玉米地,找老农买几根玉米。刘小样教张越如何有效掰玉米,她热情、投入地说着这些她在农地里获得的知识。刘小样俗。她与张越在云南的早市上逛街,问到菌子的价格,一斤要一百多。她挥挥手连说不要。在付钱之后,还拿了个小的,问让老板可不可以搭一个。但,她也雅。在下一个镜头里。是她举着荷花,仔细端详的模样。她大大咧咧。与张越谈论自己喜欢的作家时,名字虽然记不真切。但,却视加缪的那句话为知己——我要拿石头打磨我这块石头会一直读书一直痛苦从痛苦荒芜里生出来的喜悦一直爱着张越说,用石头打磨石头会很疼的。她眼都没抬。直说,我不怕。她似乎还是22年前,一直渴望知识,沉浸思考的刘小样。她还是在痛苦。但此时的痛苦,已经有了阅历,有了分量。03无数个刘小样当我们说起“刘小样”时。我们难免要将“女性出走”结合起来。今年,作为女性主义话题的大年,从《出走的决心》到《好东西》,都提到了“出走的娜拉”,女性觉醒这样的话题。但。刘小样的精神探索,她所面对的议题,又并不囿于女性的身份。刘小样的故事。也属于很多,被困在生活里挣扎和摇摆的人。无关性别,无关何种职业,无关农村城市。刘小样的故事,让Sir突然想起《廊桥遗梦》这部电影。这部电影最好的地方并非在谈论一个女人是如何“出轨”的,而是她有一天,开始从麻木的生活中逐渐醒来的过程。就看几个细节。早晨,在厨房忙碌了一上午的她,在叫孩子们吃早饭时,却被女儿调掉了自己正在听的音乐。她本想制止,却还是——“算了”。这也是一个,活在美国乡村的“刘小样”。虽然。她受过高等教育,她见识过比刘小样更大的世界。但陷入了循规蹈矩的生活后,她逐渐忘了那一切,也把自己搞丢了。梅丽尔·斯特里普在饰演弗朗西斯卡的时候,用了许多小动作,去铺垫她是如何慢慢“苏醒”的过程。比如,在被人问到,你结婚多久了?她掰着手指头算,被发现后不好意思一笑,但,还是想算清楚。她才恍然发觉,自己在这个家待得实在太久了。比如,罗伯特就因为在火车上看到小镇风景迷人,就下了火车。她也非常不理解。甚至,这个问题她问了两遍。在获得确切答案后。她的手还是做出了匪夷所思的动作。她无法理解,为什么就有人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她背负的家庭、孩子、日常的家务,早就已经让她放弃,成为“自己”,而去选择成为妻子、母亲,一个好的劳动力。在这四天里,她隐藏在心里的火山,终于爆发……《廊桥遗梦》将觉醒,具象化成了感情。而更多的“刘小样们”,其实觉醒的故事中未必需要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但一样的。都会卡在现实生活里,进退两难;会为了诗与远方,而踌躇不前;也会醒来了,却发现现实不尽人意......也许我们在看到刘小样的故事的时候,会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地用成功学的唯结果论去衡量她,没赚到什么钱,也没有什么粉丝。她是失败的。但面对这无助的现实时,你是否也能像刘小样说出一句“我不”呢?我就是费尽力气就是不想成为什么人还记得,张越当年问的问题么?“你会不会看见外面的世界,再回到现实中,会不会无法忍受这样的平静了?”张越知道。也许刘小样有一天真的撞了南墙后,看到了世界的真实后,会心灰意冷。但,刘小样回答是。我就是不要把这个窗户关上,我让它一直开着,一直开到我老。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